茶藝是茶的綜合藝術(shù)。綜觀陸羽《茶經(jīng)》的茶藝觀,表現(xiàn)是全方位的,在講究飲茶科學(xué)性、實用性的同時,更注重于飲茶的藝術(shù)性。并將茶之藝貫穿于茶的整個過程,包括整個飲茶過程的美學(xué)意境。因此,從茶藝的發(fā)展可以看出,首次把飲茶當(dāng)作一種藝術(shù)過程來看待,而且始終貫穿了美學(xué)的意境,創(chuàng)造了從擇茶、選水、列具、煮茗、品飲這一套中國茶藝的正是始自《茶經(jīng)》。
一、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擇茶觀
陸羽在《茶經(jīng)》中表明了自己的擇茶觀,同時揭示了茶的自然之美。他十分重視茶葉的質(zhì)量,首先是對茶樹種植地的選擇,《茶經(jīng)·一之源》云:“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蓖寥赖倪x擇十分重要;從采茶時茶葉質(zhì)量的選擇,“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卷上,葉舒次。陰山坡谷者,不款項堪采掇,性凝滯,結(jié)瘕疾”。這樣的茶,品飲時可“與醐醍甘露抗衡”,才可謂茶之上品。而如果“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那么“茶為累也?!薄恫杞?jīng)·三之造》又云:“茶之筍者,生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發(fā)于叢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選其中枝穎拔者采焉?!边@樣的描繪,充滿了自然之趣。
在茶葉的加工過程中,《茶經(jīng)》體現(xiàn)了唐代茶人的追求精致的審美心態(tài)。唐代流行的是餅茶,餅茶不宜煎煮,必須經(jīng)過加工,加工的過程包括炙茶、碾茶、羅茶三道程序,餅茶的外觀千形萬狀,在《茶經(jīng)·三之造》里有這樣的描繪:“茶有千萬狀,鹵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縮然;浮云出山者,輪囷然;輕飆拂水者,涵澹也;有如陶家之子,羅膏土以水澄呲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涇,此皆茶之精腴?!?令人對茶的形狀產(chǎn)生無限的美的聯(lián)想。餅茶制作既成,接著是碾,碾茶的用具是碾與拂塵,將冷卻后的餅茶敲碎,放人碾槽中碾成粉,“石碾破微綠,山泉貯寒洞”形象地展現(xiàn)了這一情景。碾碎的茶末還要羅,才能使茶末不至于過粗?!恫杞?jīng)·三之造》曾云:“末之上者,其屑如細米”,“碧粉縹塵,非末也?!蹦氤闪_畢的茶末,色澤金黃,均勻細整,是詩人歌詠的對象,唐人李群玉有詩云:“碾成黃金粉,輕嫩如松花?!?
二、投鐺涌作沫,著碗聚生花——選水觀
在《茶經(jīng)·五之煮》中,論及了茶與水的選擇關(guān)系。他通過對山水、江水、井水的比較,強調(diào)了飲用水的選擇和茶藝密切相關(guān),《茶經(jīng)·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使新泉涓涓然,酌之?!边@種方法根據(jù)的是感性經(jīng)驗,有一定的道理。泉水潔凈清爽,水質(zhì)也較穩(wěn)定。江水比較渾濁,但是流水不腐,微生物不易產(chǎn)生,況且陸羽說“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也就是到人煙稀少處取江水,水質(zhì)比較有保障。井水是淺層地表水,水源易污染,較差一些,但陸羽說“井,取汲多者”,“汲多則水活”,到經(jīng)常使用的活水井汲水,水質(zhì)不至于太差。陸羽在《茶經(jīng)·五之煮》中還警告說,山水中“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水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于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闭f明了水質(zhì)差的危害。陸羽的選水觀來自于親躬茶事所得,但是其水源辨優(yōu)劣的品水觀有一定的局限,存在以局部經(jīng)驗代替普遍一般現(xiàn)象的缺陷,這也是感性鑒別一個不可避免的弱點。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列具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獲得飲茶的良好視覺效果,獲得至上的藝術(shù)享受,茶具是應(yīng)當(dāng)講究的。陸羽在《茶經(jīng)》中,整整用了二章篇幅,論及“具”和“器”,這些茶具茶器,造型美觀,設(shè)計獨特,體現(xiàn)了陸羽的美學(xué)思想。
在《茶經(jīng)·二之具》中羅列各種采茶、造茶工具十九種,包括采茶、蒸茶、餅茶的成型、干燥、計數(shù)和封藏工具等,都具體詳盡地指明了每種器具的具體形狀、尺寸、質(zhì)地、用途等,這些器具有籝、甑、杵臼、規(guī)、承、檐、芘莉、棨、樸、焙、貫、棚、穿、育等。如今,陸羽時代所用的這些器具基本上被其它半機械和機械化的器具所代替,但《茶經(jīng)》的記載,對于我們了解制茶機械的演變、革新和發(fā)展是大有幫助的。
《茶經(jīng)》中開列的茶具,真是一個龐雜的體系,是唐代茶器記錄的整合,也從另一方面顯現(xiàn)了茶人的文化價值取向。茶器發(fā)展至今,藝術(shù)性與實用性都得到了不斷的完善,走出的是一條不斷趨向簡約的道路,這是時代的要求。陸羽茶器的審美價值將不斷為后人借鑒和吸納。
四、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麹塵花——煮茶觀
煮茗包括燒水和煮茶兩個程序,是煎茶道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燒水時首先講究的是取火,將事先備好宜于煎茶的木炭用炭檛打碎,投入風(fēng)爐之中點燃煮水。《茶經(jīng)·五之煮》云:“其火,用炭,次用勁薪。其炭曾經(jīng)燔炙為膻膩所及,及膏木、敗器不用之。”也就是說,要將茶湯煮好,對燃料的選擇也很關(guān)鍵,陸羽認為,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硬柴。沾染了膻腥的木柴,或含油脂多的,以及朽木之類,都不宜用。用木炭燃燒的火,稱之為“活火”。
煎茶時先將水放入“鍑”中燒開?!恫杞?jīng)·五之煮》中指出煮茶用水煮沸的規(guī)律,至“其沸,如魚目,微有聲”,此為第一沸,加鹽調(diào)和茶味;再燒至“緣邊如涌泉連珠”,此為第二沸,此時要舀出一瓢水備用,用竹夾在鍑中攪動,形成水渦使水的沸度均勻,然后用一種叫“則”的量茶茶匙,量取一則茶末,放入水渦中心再加攪動;再燒,湯“騰波鼓浪”,為三沸。不一會兒,鍑中“勢如奔濤濺沫”,將二沸時舀出的那瓢水慢慢倒回鍑內(nèi),以救沸和“育其華”,止沸育華,保持水面上茶之精華不被濺出,同時“第一煮沸水,棄其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飲之則其味不正”將浮在水面上的黑色沫子除去,以保持所煎茶湯之香醇。當(dāng)水再開時,茶之沫餑漸生于水面之上,如雪似花,茶香滿室。 “已上,水老,不可食”,再繼續(xù)煮,水沸過頭,就不宜飲用了,這是對水溫的形象化比喻,可見候湯是煎茶的關(guān)鍵,而在候湯的過程中,茶人通過視覺感受水溫的變化,水波的起伏,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寧靜。
五、飲罷方知深,此乃草中英——品茗觀
湯花漂浮,茶香四溢,開始“酌茶”。酌茶就是用瓢向茶盞分茶,酌茶的基本要領(lǐng)是使各碗的沫餑均勻,沫餑是茶湯的精華,《茶經(jīng)》將茶的湯花分為“花”、“沫”、“餑”三類,《茶經(jīng)·五之煮》中有一段生動而形象的描述:
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于環(huán)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鱗然。其沫者,若綠錢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墮于尊俎之中。餑者,以滓煮之,及沸,則重華累沫,皤皤然若積雪耳
茶湯的精華有三種:看起來細而輕的叫“花”;薄而密的叫“沫”;厚而綿的叫“餑”,被認為是味道最淳厚悠長者,稱為“雋永”。三種湯花要分得均勻,因為餅茶時代的茶人都認為湯花是茶葉“精華”之所在,所以,唐代詩人贊美煎茶湯花的詩句,不勝枚舉,而《茶經(jīng)》中的這段文字更有一種創(chuàng)造之美,陸羽用了棗花、青萍、鱗云、綠錢、菊英、積雪、春藪等一連串美麗的名詞來形容茶湯的泡沫,讀之,人們不得不欽佩陸羽超人的洞察力、創(chuàng)造力和豐富的美的聯(lián)想,從中平添對茶藝之美的熱烈追求。喝了這樣的茶,鮮醇爽口,回味無窮,可以提神醒腦,還能激發(fā)靈感,引發(fā)詩興,難怪文人墨客不可一日無茶。
“三分解渴七分品”,陸羽《茶經(jīng)》首介品飲藝術(shù),完成了從解渴式的粗放型飲法向細煎慢品的品飲型飲法的過渡,使飲茶成為一種藝術(shù)活動,一種富于文化意味的事。所謂“陰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膻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 (《茶經(jīng)·六之飲》),也正是這種細煎慢品的品飲藝術(shù),使人們對茶的精神品格的領(lǐng)略從抽象的象征方式直接進入具體可感的飲藝術(shù)的境界,而真正體會到了品茶不僅僅是一個物質(zhì)享受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一個精神享受的過程。茶藝應(yīng)給人以一種美的感受,也使人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原載《時代文學(xué)·理論學(xué)術(shù)版》 2008年第11期
相關(guān)熱詞:
延伸閱讀:
· 新茶初上市好茶須待時10-09
· 晚上喝紅茶也能睡得好10-09
· 晚清廣州的茶樓風(fēng)情10-09
· 金玲瓏:風(fēng)情洋溢的茶餐廳10-09
· 茶餐廳吃出南國風(fēng)情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m.lansen-swimmpool.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