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1)茶時間是關鍵,太早上山采茶, 鮮葉會有露水,苦與澀的比例會較重,因水量增高,茶香明顯不揚。
(2)一心二葉慢慢細工采取,5-6葉就置放茶袋,避免鮮葉在手中或茶袋中折傷壓損(走水會阻斷)。
(3)送到初制茶場的鮮葉一定要小心且快速的攤開(厚薄有一定工序)此
(4)手工炒菁,揉捻工序是茶湯清澈否的指針依據(jù)。
(5)機器揉捻
(6) 將揉捻好的茶菁曝曬在陽光下就叫曬青
(7)人工“抓尖撿黃”,抓上選芽尖加重萌芽,讓餅面好看些,撿黃葉去茶梗使茶品質穩(wěn)定
(8)稱重工序:由于鮮葉較干易斷損,需要小心慢慢來
(9)入筒與蒸軟,注意水質的清澈度及蒸氣的水味
(10)整口理袋,將尾布整理成圓球狀以利壓模時平坦
(11)最好是使用25-35公斤左右的石模,餅面約在20-21公分比較理想,(有利于375公克的茶體呼吸)
(12)當茶餅從石模下取出時最好能靜置等待與空氣相對溫度相同時才能取出,否則餅形的完整度會失去
(13)退水去干,自然晾干,讓原本過高的含水量退到正常值的7-9%左右
(14)初干的茶品一般大都使用梧桐樹做成晾干架,穩(wěn)定無雜味,等待包裝,七餅為一筒所以叫七子餅
15)每筒綁六道,再用竹皮編外籃,每籃(支)原本是
12筒(84片)后來因搬運不便,就改成6筒42片為1小支
制造好茶的決定性影響
首先是采菁的時間,以及采菁的方式(論件式or論工式)若論件式可能會因論件計酬,多多益善的心態(tài),便會粗糙亂采,鮮葉會受損折傷,反之若論工式采茶,因采茶工人的工資已受到相對保障,所以采茶工就會慢慢采(不傷到鮮葉)。以及茶菁運送方式更是決定性重要,因為山上要運到山下往往有一段路,所以采收的茶菁往往都被放置在布袋內(擠壓悶住不呼吸,容易發(fā)熱變質)
再來就是『溫度』問題,制『好茶』的先決關鍵在此,其次是萎凋要恰到好處,除了時間的控制,空內溫度大約在22~24度c左右最適合,因為假使溫度太低茶的香味就溢發(fā)不出來,溫度太高,味道則差,補充上述采菁的時間點,太早采收,露水太重不好,太晚采收也不對,早上9點到中午3點是最好,因為陽光正彌漫整個茶園,對于茶菁鮮葉的含水量與香氣有無會有很大影響。
還有就是采菁的要求,選擇的茶菁不可太嫩或太老,更不可放置過久,應立即快速讓鮮葉在不受擠壓情況下運回初制,此即為制茶的開始,直到成品,一刻也不能疏忽。(目前有許多標榜野生茶的制造商利用煙熏方式讓茶菁吸覆煙熏味來加強說是少數(shù)民族的私制精品茶,這是有些不對的,因為新鮮茶品一旦吸覆了雜味,可能會久久不退,就算退去了相對茶的清純也會相對減去)。
采購茶菁要有相當?shù)膶I(yè)與知識,對季節(jié)及氣候的變化要了解,而且要把握采購原則,對茶不對人,只要品質好價錢一定高,這樣可以鼓勵茶農多花點精神做好茶,身為優(yōu)值普洱監(jiān)制商,采購時要細心的取樣、沖泡、品嘗然后合理的確定出合理的價格,這樣對生產(chǎn)者及消費者才有交代。
去采購茶葉時,先要求茶農將茶樣的種類一一依出是何時采收,產(chǎn)區(qū)在哪個區(qū)塊(合乎種植面積所產(chǎn)收的量嗎?防止臺地茶冒充喬木茶,以及上一季混這一季的情形,最簡便的判斷后,再感覺它的質感,聞它的氣味,以這種判斷能約略的判出60%的準確度,再依多年的經(jīng)驗,在一大袋茶中,上、中、下層各抓點,交叉比對一下,看其成份是否一樣相同。至于它的茶干毛茶氣味如何?要有專業(yè)做基礎,茶葉要有一股清香味(陽光味)若制造過程有缺點的茶,在條件不穩(wěn)定下所做的成品會有異味,如菁味及不清爽的焦味,談妥茶價后,將預訂的茶保留一點點當樣品,等所定訂之貨送達儲置廠時,要與樣品比較,是否與當時所預訂的相同,一切沒問題,交易毛茶就算告成。
采購回儲置廠后的工序
一. 采購到的茶葉,都是粗制茶,而且是在整個茶區(qū)分好幾天采購的,有張三的、也有李四的,然而每個茶農的采收量皆不同,為了分單一茶山,單一茶菁,我們必需『做大堆處理』也就是相同季節(jié)的茶菁在同一茶區(qū)屬性相同的粗制茶,做技術性的合并,因為一餅茶375公克,假設要做一萬餅,那技術性的合并就是功夫所在了(有些人就故意分里茶與面茶來強調它的面茶價值,有點不是那么老實的做法)。
二. 技術性的合并后,要請女工『抓尖撿黃』將黃葉老葉撿去將芽尖特別撿出當一級茶另外賣,或是蒸壓時『做面用』,在祧選的同時一定要小心輕輕翻動,因為此時的茶葉較脆且易斷,所以防范損折傷要特別小心,最重要一點就是一般的儲置廠都是將大茶袋入庫,一堆一堆的向上堆放,如此下來茶葉都壓傷了,所以最好是利用大竹簍防止折損,但如此成本會相對增加
餅型的好看與完整否,取決于蒸壓時的技術好壞與方式,因為茶菁毛料一旦『抓尖撿黃』后茶的含水量已經(jīng)界定于6%~8%左右,此時的茶干很脆很容易折斷,所以在稱重的同時『手抓的力量』要輕且要慢,因為一般大廠都是講求快速,所以都未注意到此環(huán)節(jié)。再來就是輕放入筒且要有順序的同一方向置放,否則大把大把的抓或是用大匙拿取,如此一來相信茶很容易受傷折損的而且上下左右交錯,一旦蒸軟下壓時更是相互壓擠更易斷損,最重要的是蒸氣的大小與蒸軟時間掌控,有些茶會因蒸軟的時間不同而產(chǎn)生發(fā)酵的不勻以及松緊度的差異。解布取茶晾干更是餅型好看與否的重要依據(jù),因為布袋剛壓制好時含水氣重,需在適當降溫后『開袋取茶』讓袋歸袋、茶歸茶的上置放架晾干,若溫度太高時硬將茶取出,會因茶的軟化度還未彼此緊結,此時完整性就會不夠,加上袋中也有殘留葉底,彼此惡性循環(huán)對整批茶而言都是減分,
入焢房與自然風的干燥區(qū)別
一般壓制好的茶品含水量相當高,必需用人為方式將其退除含水量,傳統(tǒng)工序里都是個體戶方式精制,所以一天的產(chǎn)量較有限,大概采自然風干退水方式(量少時可以,大廠就可能有些困難,但目前也陸續(xù)有改進中,因為入烘房的茶萬一太高溫(速度太快),反而會傷到茶的基質,因為后發(fā)酵的茶品,一旦利用高溫退除水分的話,茶的原香度會大打折扣,因為它的外表分份會直接影響到它的葉面結構(好比人洗好三溫暖在高溫烘房下快速失去水份,人可補充水份,然此時茶的內在基質因為快速影響(無知的)而對后發(fā)酵產(chǎn)生相當?shù)囊粋€減分(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許多專業(yè)人士都不愿去面對的,因為在講求速度下那有那么多的空間可靠自然法干燥呢?所以在選購前已經(jīng)注定會不會越陳越香了,然消費者(收藏者)怎么辦呢?很簡單一.先多問,問販賣者的專業(yè)是否合乎您的詢問標準。二.多看,看販售者的專業(yè)與販賣空間是否是道德與專業(yè)人士。三.多聞,輕聞茶面看茶的清香是
普洱茶
普洱茶
早期之茶馬古道就是因運茶的需求而形成的,茶一大袋置放茶馬兩側不方便行走,(占空間也難行走)所以先人就將茶蒸壓成餅、磚、沱等等大小不依的形狀,以前都是12筒(84片)為一大支,一支馬背二支叫一擔(168片)約60kg,然目前交通方便了,為了讓收藏家更放便搬運及儲放,于是改成6筒為一小支(42片),而且竹編籃皆為手工細竹皮編制,越陳越亮,不易斷損的特別效用,所以6筒一小支的便利更也帶動了流行。茶在儲運過程『最忌側放』因為將影響到茶的完整美觀度。茶一旦在西雙版納初完成(含包裝)運到昆明就要800km再到廣州又要2000多km,有些是卡車四天三夜直接載運,然有些是卡車又火車又小包車等轉運,到了港口又貨柜到目的地又轉運,所以受傷折損機率高,唯有綁捆時多注意是擺放入竹編籃時的方向是取決茶的完整依據(jù)。
相關熱詞:
工藝流程
普洱茶
生產(chǎn)
制作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m.lansen-swimmpool.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