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后,派軍戍邊,并讓中原、江南大批民戶到邊地屯墾,分為“軍屯”、“民屯”、“商屯”三種,隨大批外來移民的遷入,帶來了中原地區(qū)先進的蒸青團茶制法。
明萬歷年未年,謝肇淛(公元1567~1624年),在《滇略》記載:“滇苦無茗,非其地不產(chǎn)也,土人不得采取制造之方,即成而不知烹瀹之節(jié),猶無茗也。昆明之太華,其雷聲初動者,色香不下松蘿,但揉不勻細耳。點蒼感通寺之產(chǎn)過之,值亦不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瀹作草氣,差勝飲水耳”,這是“普茶”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文字記載中。
從“士庶所用,皆普茶也”這短短八個字中,我們可以得知在明萬歷年間,“普茶”作為一種商品,已廣為流通,被當(dāng)時云南各階層所普遍接受,已經(jīng)是一種暢銷商品。
“蒸而成團”四字則指出了當(dāng)時普洱的加工形式有所改進,已由唐朝時期的“散收,無采制法”演變成了將鮮葉蒸揉后制為團茶形式,但制茶技術(shù)有缺陷,被當(dāng)時中原人士認為是“不得采取制造之方”、“差勝飲水耳”。
其后,方以智于明朝未年撰稿的《物理小識》(公元1664年)載:“普洱茶蒸之成團,西蕃市之?!贝颂幰衙鞔_提出“普洱茶”之名,并指出普洱茶在當(dāng)時已遠銷“西番”,制法為“蒸之成團”,而此時距清朝設(shè)普洱府尚有百年。
參考《普洱建置歷史沿革》:“古普洱地方至元朝未獨立設(shè)府也無“普洱”地名。到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起用“普耳”為名。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1620年)改稱“普洱”;又據(jù)明·李元陽撰萬歷《云南通志》(公元1574年)卷十六“貢象道路”載:“由景東歷赭樂甸行一日至鎮(zhèn)源府,又行二日始達車里軍民宣慰使司之界,行二日車里之普耳,此處產(chǎn)茶。一山聳秀,名為光山。有車里一頭目居之?!?,而乾隆年間趙學(xué)敏所撰《本草綱目拾遺》(公元1765年)一書亦載:云南志·普洱山在車里軍民宣慰司北。其上產(chǎn)茶,性溫味香,名普洱茶。
至此可知,“普洱茶”得名之初是以地得名,其名隨地名更替,當(dāng)時的普洱茶應(yīng)是指車里軍民宣慰使司(駐今景洪縣景洪,轄地較今西雙版納略闊)轄地普洱(今普洱縣)所產(chǎn)之茶。且由車里軍民宣慰使司派遣一頭目加以管理,遠銷西蕃等地,制法參考了中原傳入的較先進的蒸青團茶制法,已有所改進,但技術(shù)有待提高。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m.lansen-swimmpool.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